您现在的位置: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>行业资讯>行业动态

行业动态

“六化”并举全面推进农民工工作和家庭服务业工作

文章来源:2012年全国农民工工作暨家庭服务业工作办公室 作者:四川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:2012年03月12日 点击数:
字号:
三、按照品牌化思路抓技能培训,有效提升农民工就业素质。
一是实施品牌战略,提升品牌价值。为破解制约我省农民工择业、就业中“文化水平低、就业技能低、工资收入低”的“三低”问题,提升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和择业竞争能力,我们按照品牌化思路狠抓职业技能培训。从2003年至今,我省先后组织实施了“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”和阳光培训工程、劳务扶贫培训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,集中打造了“川妹子”、“川厨师”、藏式唐卡、羌绣、绵竹年画等四川特色劳务品牌,开展了育婴师、病患护理等家庭服务业培训项目;组织编印了《藏式唐卡》、《病患陪护》等一批培训教材和考核规范,全省形成了“技能化培训、商品化包装、市场化营销、公司化运作、组织化输出、员工式管理、系列化服务、规范化保障”的品牌培训机制。目前,全省已累计培训1900多万人(次),农民工培训率由2003年的35%提高到2011年的82.6%。由于技能提高,劳务收入对农民增收贡献率从1984年的12.7%提高到2011年的57.5%,不少地方已超过60%。
二是创新培训方式,提高培训实效。针对培训质量不高、培训师资不足、培训项目不对口等问题,我省及时创新培训方式,大力开展订单培养、定向培训、定向输出,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通过订单培训、定向培训、委托培训、品牌培训、积分制培训、网络培训、自学考试、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,满足了就业市场和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。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,每两年对100家省级劳务培训基地进行重新评估认定。目前,全省拥有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2291所,拥有家政服务公司5000多个,形成了以省、市、县三级培训基地为主体的农民工培训体系和多元化、多形式、多渠道、多层次的劳务培训格局,农民工培训综合实力得到力口强。
三是整合培训资源,增强培训合力。我们针对培训资金分散、培训补助标准不统一和培训政出多门的现象,采取“渠道不变、用途不乱、打捆使用、县级整合”的方式,将多渠道农民工培训资金进行整合,由省政府统一下达培训任务,由省财政厅和省农劳办统一下达培训资金,由省政府目督办和省农劳办统一组织实施培训督查和考核验收。自2004年以来,省级财政每年投入4500万元用于打造四川劳务品牌,其中,400万元用于女性居家灵活就业培训项目,每年家庭服务业培训比例不低于培训总任务的15%。加上各市(州)、县(市、区)的配套资金和国家投入的就业资金,每年全省投入农民工培训和家庭服务培训的专项资金达6亿余元。
四、按照一体化思路抓权益维护,充分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。
一是构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长效机制。我们按照城乡一体化总体要求,先后建立完善了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制度、城乡统一的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、农民工社会管理制度等涉及农民工切身利益的各项制度,为解决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制度依据。
二是强化农民工社会保障。大力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“春暖行动”和“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专项行动”,实施“彩虹计划”,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覆盖面,开展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,积极扩大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覆盖面,深入开展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;以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为重点,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。去年,省内就业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、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分别达69.3万人、76万人、63.6万人、208.7万人、58.2万人。省内规模以上企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1%。
三是力口大维权救助力度二我省先后与广西、海南等9个省市(区)建立了省际法律援助异地合作机制,与广东、福建和上海等30多个城市建立了维权联盟,在农民工集中地建立了100多个民工救助中心和维权点,及时开辟农民工权益诉讼案件、劳动争议仲裁案件“绿色通道”,形成了以“输入地政府主导、输出地政府配合、驻外办事处协调、民工救助中心援助”的四位一体的跨省维权联动机制。认真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,及时妥善处理因劳资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。深入开展“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”、“农民工工资清欠”等专项督查行动,对涉及农民工的重特大安全、群体性事件和工资拖欠等维权案件及时妥善处理。去年,全省处理各种劳资纠纷案件达1.6万件(次),挽回经济损失6.3亿元;为7.9万名农民工兑付工资3.3亿元,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.
共3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917个字符